擁有自信不是「絕對完美」,而是「知道你是誰」

有同學問我:「老師,我應該怎麼樣做,才能跟你一樣有自信呢?」

記得當下聽到時,我愣了一下,反問:「我很有自信嗎?」只見他回:「有啊,老師你每次在說話的時候,舉手投足都是魅力,整個人散發出專業的感覺,看起來對自己的教學很有信心,我也想要跟你一樣!」

記得當下我還開玩笑回他:「毋通啊(台:不要啊),千萬別和我一樣,要不然我就沒飯吃了啦!」

不過,到底怎樣才能有自信?是不是一定要和某個人「一樣」才能有自信?

記得在許多年前,有位朋友曾介紹我到電視台應徵新聞主播,當時的主播因為懷孕需要暫離螢光幕,電視台想找一位替代人選。當時的我心想這是個好機會,二話不說立刻把履歷寄去電視台,可惜我被拒絕了,而且連面試都沒安排。

那時的我雖然有點沮喪,但我心想:「可能因為我不是相關科系畢業,或是沒有相關經驗吧?」那位介紹者,後來才告訴我真正被刷掉的原因是:「因為你比原來的主播還漂亮。」

What?! 什麼?就這樣?

後來就如大家所知,我走上講師一途,也就是很多前輩說過的「不是餓死,就是累死」的行業。為了爭取曝光的機會,我到處毛遂自薦。就在得知台北即將舉辦一個大型活動,主題是關於「職場上班族應具備的關鍵技能」。那時我心想:無論是透過開會、簡報、社交或Email等型式,和外國人做好溝通,藉此拓展國際市場,這樣的技能也應該可以被注意的。於是,我和主辦單位聯絡,希望能有登台分享的機會,結果是我又被拒絕了。這次原因是:「因為你不夠有名。」

… … 掛掉電話後,整個晚上只有沉默。

這兩個職涯插曲讓我明白:許多事,不是你努力,就能得到。現實是,他人有種種考量,那個考量未必是你能預料的。「心想事成」永遠只是個祝福,而「事與願違」才是真實的人生。那時的我很沮喪,第一時間就是懷疑自己「是不是我不夠好」,甚至因為不夠有名而感到羞愧,可想而知那時我的字典裡只有自卑,沒有自信。

把重點放在自己能做的

《文案的美》創辦人林育聖說過:「自信,不是因為站在高處,而是知道自己站在何處。」

想要肯定自己,給予自己正面的評價,並不一定要像君王般,居高臨下才能威風凜凜。相反地,認清自己的角色,把每件小事不止做好,而且還做到出乎人意料,那麼就能在自己的崗位站得又直又挺。

對我而言,雖然當不成主播,也不是特別有名氣,但仍然不影響我對教學的執著。很多人說喜歡我上課的樣子,甚至還會來問要如何才能和我一樣自信,這不就表示,我更適合在現在的教書崗位發揮嗎?

如果哪一天,你對自己感到懷疑,這時可以回頭想想,問問自己:「這是我擅長的嗎?我真的有必要處處卓越過人嗎?別人一定要說我很棒,我才願意相信自己嗎?主導權為什麼不在我自己手上?」

你知道嗎?你不需要處處被肯定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,也就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事。想要處處完美,註定背上沈重包袱,走也走不快,甚至還會喘不過氣,又要如何展現游刃有餘的姿態?

就像在這市場上早就有一堆老師,有人名氣大過你,有人流量多過你,有人財富勝過你。如果我沒看清自己究竟哪裡做得好,優勢又在哪,然後就死盯著這些前輩,只會越看越覺得自己不如人,不如包包收一收回老家算了。

想要找到自信,關鍵是要先了解自己,找出自己做得好的事。別想著如何和別人「一樣」,因為事實是我們就是「不一樣」,若只是模仿,卻不知別人自信何來,那麼這樣的自信終究只是海市蜃樓。

還是回到我的例子。我從一開始教書只談跨文化商務溝通,專注上班族如何和外國客戶、廠商、同仁透過不同溝通管道,達到真正的溝通目的。這中間需要許多對人性的洞察,在對的時間說對的話。後來有人發現這些道理不止適用在外國人身上,即使是對自己台灣人也派得上用場,於是我開始教授溝通技巧,有簡報課也有表達課。

很多企業邀請我授課都會覺得「很有效率」,因為我的教學能跨越語言的鴻溝,就像我英文簡報能教,中文簡報也能教,彼此的觀念、技巧、和人互動的眉角都可以快速提升上班族該有的溝通能力。這樣的回饋給了我莫大的鼓勵,也讓我明白這是該繼續好好發揮的地方,不求和別人一樣,但求腳踏實地做好我的本分。想當然,這就是我的自信來源。

因此有人說:我們沒有辦法「絕對自信」,因為要24小時都保有最棒的狀態,處處春風得意是很難的。但我們可以保有「相對自信」,也就是找出自己和別人「相對」來說,做得比較好或優秀的事,在那個地方好好展現自己,也就是:

在你該自信的地方,自信就好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