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你的語言學習總會回到原點?因為缺乏了「建立習慣」的關鍵

這些年來,很多人會問我:「Joy老師,我很認真在學習說英文,單字也背了幾百幾千個,參加過無數個線上和線下課程,每次上課表現都有進步,也變得敢開口,但不知為何一旦課程結束了,過沒多久表達就不再流暢,一切彷佛又回到了原點。」

關於這一題,我記得有人還開過玩笑說,這就是補習班的目的啊,讓你永遠都補不會,才能繼續賺你的錢啊。或許吧,但通常這種努力老半天,卻在後來打回原形的窘境,就像一個想要減肥的人到了健身房,明明所有健身設備都齊全,教練也都很認真在訓練他,練了三個月後,體型終於結實多了,之後會員資格到期後,他發現六塊肌全鬆弛,沒多久都肥回成一塊肌。

你猜,這問題的根源是什麼?

你可能會說:「那人肯定是沒再運動了」,要不然就是「沒在注意飲食開始亂吃」。因為離開了健身房後,身材能不能維持,還是得靠自己啊!

那麼,究竟要如何靠自己呢?答案是「建立習慣」。

看到這,有人可能會想:「習慣?這不是老掉牙的梗嗎?」的確,這話題早已一堆人說過,為何喬伊還要再談一次呢?我想是因為教書這麼年來,還是常聽到一堆人有回到原點的困擾,這就說明,是時候該重新檢視建立習慣的方式了。

環境,絕非建立習慣的關鍵原因

就拿「說英文」這件事來看。很多人以為要建立習慣,就得要在國外才行,或者工作上可以常和外國人講話。但現實是,很多人即使有這樣的環境,還是無法養成習慣,因為他就是不會說英文。看看那些開跨國會議時,還是得依賴他人居中翻譯的參與者,都是血淋淋的例子。

環境,是習慣養成的原因之一,但不是最關鍵的。

就像我,這十多年來,每週幾乎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教書。學生都是講中文的職場上班族,即使是練英文,他們也是和彼此對練,但是我一樣可以在課程結束之後,維持英文口語的水準。像是我也算是沒有環境,卻還是能輔導矽谷的客戶做簡報、以及教授企業的外籍團隊。

改掉身分的認同,才能帶來長期的改變

「建立習慣」是為了要讓原本的作息中,產生一個新的的行為,並且能夠持續進行。《原子習慣》作者 James Clear 在書中提到:「真正的行為改變,是身分認同的轉變。你也許會因為受激勵而開始一個習慣,但要維持下去只有一個原因:

「讓這個習慣,成為你身分認同的一部分。」

舉個例子來說,每天沒有說英文習慣的人,現在要想辦法每天說,怎麼做?新行為產生的過程,就是一種「改變」。拿我來舉例,我之所以可以維持這個改變,關鍵就在於,我打從心底相信「我就是說英文的人」!

試想,如果你改變後的「新身分」就是一個會說英文的人,你還會特別去規定自己每天要背幾個單字、看什麼新聞、或聽幾分鐘廣播嗎?應該不會吧?就像我,每天清晨醒來就會去開廣播、一邊吃早餐一邊看國外新聞、工作時聽西洋音樂、下班後休閒看外國電影,這些早就是生活的一部分,因為我就把自己當作就是說英文的人(新的身分認同)!講英文變成理所當然,心裡根本不會有負擔或壓力,即使沒特別維持,習慣了之後,這些日常可是像鋼鐵一般牢固呢。

不過,可別誤會喔,這不代表我就「完全聽得懂」這些外國人在說什麼,很多時候,我也是一頭霧水,但我從不會因此就懷疑人生,怨自己就是沒有學語言的天賦,或是上演種種內心小劇場,抱怨自己英文都白學了。我就轉個頻道或者換個電影,找我聽得懂的就好。

這感覺就像你滑手機滑到某篇文章,看到有人在寫量子力學,你知道他是用中文寫的,但你就是看不懂,但你心裡會有「死定了我看不懂量子力學」的壓力嗎?不會呀,你每天一樣繼續滑手機。我想,應該沒人會規定自己一定得滑手機吧?但你還是會滑,那是因為你的習慣早已建立。

所以,比起擔心上完課之後,要如何維持說英文的習慣,然後列了一堆學習清單,造成自己必須達標的壓力,不如先問自己:

「我想用英文達成什麼效果?」(例如,開會時有效率的溝通)
「我成為什麼樣的人?」(例如,可以用英文流暢報告自己產品或業績的那個人)
「成為那個人以前,我會做什麼?」(例如,把產品相關的名詞先背起來)

讓這個改變成為你身分的一部分。我想未來的效果,絕對不會只是曇花一現。

身分認同的關鍵:大量收集重複證據

對於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那些同學,不斷陷入學習的流沙中,一直上課、進步、下課回到原點,甚至被吞沒了。然後,過了一陣子又發現自己應該把能力練起來,又重新報名全新課程。

請等一等!你得先停下來,先問自己:「究竟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」?

這個新身分是什麼?學習說英文是為了成為演講家?公司法說會主持人?和團隊溝通無礙的好隊友?簡報專家?產品銷售達人?社交高手?還是出國旅遊可以簡單溝通就好的人?還是換了DNA就是個道地的母語人士?還是?

等確定新身分後,接下來就要想「What would they do?」他們會做什麼?會怎麼看待這件事?如果你「就是」這些人,那麼接下來要做的,就是開始強化跟這個新的身分相關的行為,在生活或工作上,大量「重複」他們的行為。隨著重複的頻率提升,你對於自己新的身分就多了「更多證據」,你也就會更願意相信自己「就是」這個人!

只有等你相信了,你才能真正改變。

改變,並不是「等到你已經很厲害,能夠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」後才開始,而是在你表現還差強人意,或是不如己意時,仍然願意去相信自己「就是」那個想要成為的人,然後根據這個信念,去用對方法來達到目標。

因為,很多人在一開始很容易陷入「心理慣性」,只要看不懂新聞、聽不懂會議中外國同事在說什麼時,就會反覆告訴自己:「反正我就是台灣人嘛!不會是應該的!反正我就是沒天賦嘛!反正我就不行嘛」一旦你心底有抗拒,不停暗示自己「不是」這個想成為的人,那麼這股壓力,自然會讓你的習慣無法持久。以為習慣不能養成,大部分都是情緒問題,事實上應該先定義自己是誰,這個角色得具備何種特徵,成為你想要的理想模樣,就能夠自然地改變習慣。

好習慣不是拿來擁有的,而是「成為」

改變很少一蹴可及,成功者大多都是好習慣堆疊下的成果,但你看不到他們「演化的過程」。

我們之所以要上課,是希望透過訓練+自主練習,不斷強化我們對自己新身分的認同。從一開始覺得「沒希望」、到課程中覺得「半信半疑」、再到「真的有改變」、再到最後「我真的可以做到」,每個階段的重複行為,都是為了強化「你就是你想成為的人」。而我在課程【連續8週商務英語口說實戰班】,就是這樣做的,透過建立學習中的階段勝利,協助上班族學員建立說英文的習慣。

各位,你是否也想好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了嗎?你也可以跟我一起,加入習慣養成的 【連續8週商務英語口說實戰班】 喔,也許,「最好的你」的版本,就即將要出現了!

工商一下~我的直播課【連續8週商務英語口說實戰班】已經開始報名囉!名額有限要搶要快~如果沒有報到名的人,請務必候補或者加入我的粉絲團,最新梯次會在粉絲團公布。

另外,我的【上班族的商務簡報術】七月班也已經開始報名囉!想改變的朋友,跟著我一起來吧!

Photo by Burst on Unsplash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