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會英文,到底要花多長時間?

這真是個大哉問。

起因是有人問我,他對「學會英文需要多少時間」這件事感到很困惑。有些學習單位強調,只要報名,一年內同學課程都能上到飽,聽起來時間夠長,真令人安心,而且想學就能去學,沒有壓力也很自由,「畢竟學習語言就是要花時間嘛」,於是就興沖沖的就報名了。起初幾週都還會開心去上課,但是越到後面,越是缺乏心力。或者太忙,然後缺席的次數也漸漸變多,然後,就沒然後了……

另外,有些課程的時間太短,打著一兩週就能看到效果,但是短期速成聽起來就是沒什麼說服力。再加上,學習成果和付出的時間金錢,完全不成比例。

難道英語學習都是這樣的嗎?我該習慣嗎?「喬伊老師,到底學會英文,要花多少時間才夠?」

不談時間長短,談「改變所需的時間」

這樣以「上課時間夠不夠長」來作為學會的判斷基準,實在很難抉擇。我問你,你認為究竟多久才夠長?是一萬小時?還是連續21天?那為何有人從國中開始學英文,早就超過一萬小時,也超過21天,怎麼還是一樣?

如同《恆毅力》一書中提到的:有些人有二十年的經驗,有些人只是將一年經驗重複了二十年。每天盡可能把事情做得比前一天更好,要懂得改變和持續投入練習,但是練習,並不是花更多的時間而已,而是必須刻意練習。即使花的時間再久,若中間沒有經過特別訓練產生真正的進步或改變,那麼終究也是十年如一日,不斷重複執行同一個動作罷了。做事如此,學習也一樣。

在這裡,我把「改變」定義為「為了學會一項技能,透過練習而漸漸上手的過程」。

不談時間長短,談「學習時間的品質」

「時間」在「改變」的道路上當然占有重要的地位。但問題是,時間所費究竟為何?要達到什麼目標?最後產出又是什麼?這些都是改變之前,一定要想清楚的關鍵,就像坐了一趟飛機,花了十八小時後,要抵達何處?若有落在自己想要的目的地上,那麼花再多時間都值得,相反地,不知道目的在哪就出發的旅程,終究也只是浪費時間。

比起擔心學習時間的「長短」,更該關注的反而是學習時間的「品質」。

專家的時間不見得多,是練習的方式截然不同

在《恆毅力》中,作者提到認知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教授,教授專門研究世界專家的學習方式。他提到,專家和一般人的表現差異, 最關鍵的 「倒不是專家練習時數比較多,而是專家練習的方式不一樣。因為他們累積的上萬小時練習,是所謂的『刻意練習』。」

那麼專家的「刻意練習」和一般人的練習究竟差在哪?在書中提到多個關鍵因素,其中喬伊特別想強調的是「明確定義的挑戰目標」。

我想學商務英語,這樣等於「目標明確」嗎?

很多上班族都想學英文在職場流暢表達,但問題是「缺乏具體的學習目標」。

我將我過去學員的學習目標列出來,你就知道各有細微的差異:

「我希望有天能夠獨立出差,談下商務的案子。」
「我想學會句子架構。」
「我要學考試用的單字去考口語證照。」
「我想變得敢開口能和外國人聊天。」
「我想用英語專業做一場簡報。」
「我想學國際禮儀來接待外賓。」
「我想學會上班族最終需具備的上場彈性應變能力。」

你看,這些都在商務英語範圍內,但是過程和細節絕對不同。畢竟每個人的職責、部門、領域、階級都不同,需要的「英文能力」也就不同。「改變」就像進行一個專案,需要管理的學問,絕非只靠個口號或意志力。相反地,需要的是具體的目標,究竟最後需要交付的標的,或者產出物為何,然後往回推去拆分更多細節的檢核項目,一一按時程去完成。即使中間遇到問題,也仍依著最終目標去做調整,而不是憑空想改什麼就改什麼。

喬伊口語課程的明確目標

那麼「刻意練習」要如何應用在學習上呢?接下來讓喬伊用「連續8週商務英語口說實戰班」這堂課程來舉例。

我自己在科技和新創公司都任職過,非常清楚時間永遠都不夠用!因此,對於上班族在有限時間內該有的學習改變,我設定的目標是「透過短時間的訓練,能在職場上用英語把話說清楚」。為避免學習範圍太過廣泛,訓練內容與生活日常用語無關,也不會提到書信相關表達,而是完全聚焦在上班族最常遇到的使用情境「表達想法」。

在這並非單指一定要坐在會議室中,一群人圍著一張大桌子激烈討論著,又或者是很正式地站在大家面前做簡報。在我的定義中,只要是兩人或兩人以上,透過語言的交流,需要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,一方表達想法,另一方提出疑問或給回饋,或是彼此針對問題互相來回討論著,即使在電梯裡、在走道上、在茶水間、坐著站著都一樣。

因此當有人問說「8週不會太短嗎?」,當然不會,主要原因有三:

1.不背單字,帶同學身歷其境

這個課程不談文法單字,而是讓同學直接身歷其境,練習各式商務情境下常見的固定表達。例如在會議開始前,你可能會先簡單塞喧個兩句,接著準備進入正題,於是你會說:

OK. Everyone is here. Shall we get down to business?
(OK,大家都到齊了。我們來談正事吧?)

提醒所有與會者會議準備開始。至於為何要用 get down to,大家有時間可以自己上網查,或是在社團中提出討論。畢竟大家是上班族,時間要花在刀口上,有限的時間更該「玩真的」,而我身為老師,則是要帶領大家直接體驗上場的心路歷程,若遇到不知如何說或聽不懂又該怎麼辦。

2.排除職場情境以外、暫時用不上的資訊

其次,課程中不學用不到的表達,包含單字。我們都知道每天一個人的精力、智力、甚至是意志力都非常有限,學非所用絕對是致命傷!就像我在《說英語如何說得像母語者?我都這樣多工來練功!》提到:我們的大腦在接觸到資訊後,會先判斷事情本身對人的意義有多大,再決定是否要透過編碼的過程,將資訊放到長期記憶區。

因此,如果如果你背的和聽的內容,在工作上用不到,自然意義就不大,那麼這種因應考試而生的短期學習記憶,自然就在離開考場後漸漸模糊。當你記不得,又怎麼可能用得到呢,用不到,又怎麼可能記得住?

8週下來學的詞彙適用各商務情境。就像 analysis, agenda, assessment, customer, delay, function, investment, payment, management, marketing, meeting, risk, sale, strategy 等字你一定都聽過,但問題是在表達想法時究竟該怎麼用?尤其是對許多習慣「中文英語」同時穿插在句子的人,腦中程式碼都是「關於那個 agenda,老闆說要再 review一下才能給 customer,否則會有 trouble」,這種情況下又該如何跳脫框架,說得更像是外國人的表達?這也是這堂課程精華之一。

3.不只是8次上課,是50天的密集訓練

最後,很多人可能會以為「8週」僅指8次上課日,心想「只上八次課怎麼可能改變?」沒錯!這點我非常認同。所以一定要告訴你,其實這裡的「8週」,還包含週與週之間的聽力和口說練習,平均來說總共約50天的密集訓練(第一到第七週練習天數的加總,第八週為總驗收日,按實際課程日期有所變動),為呼應「刻意練習」的核心訊息,訓練的目標,則會隨著週數而漸漸提升強度。

如果你所學的 input(輸入)和工作上的 output(輸出)都能即時連線,學的就等於用的,那麼即使只學一天也絕對夠;但若學了一年,卻不知去哪應用,相信我,終究會回到原點的。

過去的我們,學習英文就像大海撈針一樣,浪費了太多不必要的時間,現在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「辨別什麼該學,什麼不該學,這就是『脫胎換骨,學到派得上用場的英文』的必要條件。」不管你要學習什麼,或是想改變什麼,出發前先想清楚「目標」究竟是什麼,讓每分每秒的努力都朝同方向前進,顧好時間的品質,自然就會有好的結果。

我的直播課「連續8週商務英語口說實戰班」正在如火如荼報名中,歡迎加入喬伊老師的行列,一起脫胎換骨喔!

Photo by Eduardo Olszewski on Unsplash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