害怕並不可恥而且有用! 換個看待恐懼的方式,它就會成為你的能量來源

很久以前上帝曾派任務給瘟疫大使,讓祂到某個國家取走五千多人的性命。當瘟疫大使完成任務回報時,上帝很生氣地說:「你是不會算數嗎?我說的是五千個人,你卻奪走五萬條人命?」只見瘟疫大使急忙回:「冤枉啊上帝!我真的只帶走五千個人,其他的都是被恐懼給帶走的。」這,就是恐懼的力量,什麼都不用做,人就被影響了。

恐懼,常常來自於過去不好的經驗,以為一個搞砸只會帶來另一個搞砸,於是幻想許多可怕的畫面,覺得做什麼結果都一樣,從此不得翻身、打入地牢。就像很多學生,曾因為英文發音、文法、腔調等種種因素,被長官、客戶、同事批評嘲笑,從此留下陰影,即使進修了一堆英文課程,真要上場時,心中的傷口瞬間撕裂,痛得讓他們不敢開口說英文。

然而,面對恐懼真的只能怯步嗎?為什麼有人能不被恐懼綁架,越挫越勇?難道他們遇到的困難或失敗剛好比較小?我,曾經也是恐懼的俘虜之一。《如果你能正面對決自己的緊張,自信就只是副產品而已!》中也曾提過,在幾百人面前因為上台緊張,瞬間腦袋一片空白,拿著麥克風一句話也說不出來,事後主辦單位臉很綠的說不會再找我合作。在那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常常做惡夢,夢到自己搞砸了一切。陰影面積極大,果不其然,後來幾次上場經驗,光是見到人,我就抖到話也說不清楚;不只這個深刻印象,還有當我還在當上班族時,有次完成某項任務後跟老闆回報,因為與老闆預期的不同,被罵到整間辦公室的人都聽到,整個人尷尬到不行默默回到座位上,日後每當報告時,我的胃開始抽痛,羞愧感瞬間湧上。就連現在成為講師的我,即使上台不再緊張、和老闆對話變得更加從容,但遇到網路酸民攻擊我的影片和文章時,不免得懷疑自己,覺得我的人生真是失敗…

許多人無法想像我在這些遭遇後,怎麼有辦法變成現在自信的樣子?那些陰影去哪了?我怎麼從恐懼的枷鎖中掙脫?

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,而是帶着恐懼前行 

坦白說,我並沒有從此不再恐懼,只是換了個方式看待恐懼這件事,想法變了,行為也就跟著變,當然也有不一樣的結果。

在《列子·說符》中有句成語叫「疑鄰盜斧」,故事中提到從前有個人丟了斧頭,懷疑是鄰居偷的,每次看到鄰居都覺得他的行為就像個賊,當斧頭找回來之後,那人知道自己錯怪鄰居,等到再看見鄰居時,越看越覺得他是個好人。

面對「恐懼」,就像那個人一樣,我們可以決定要如何看待它,是阻力還是助力?恐懼不見得是件壞事,好的恐懼也可以是一種能量來源,趨使人提前做好準備、變得更專注努力,就像有些人為了不要車禍受重傷,開車會繫上安全帶;因為害怕染疫,所以出門戴口罩、勤洗手。

就像我,為了上場不要再發抖,決定先做好準備。一方面透過主辦單位事先了解會有哪些觀眾、人數、對活動的期望、可能會問的問題等,另一方面則花時間「模擬現場」,提前請一堆親朋好友陪我演練,雖然大家都已認識,但「一堆眼睛盯著我」還是令人渾身不自在、說話一樣吃螺絲,再加上都熟,給的回饋也都很直(刺)接(耳)…但是隨著演練次數多了,竟也覺得被盯著好像也沒那麼嚴重,等到正式上場時,對於在人前說話的緊張感,意外地因為很熟悉,反而能從容地應對。至於那個把我罵得狗血淋頭的老闆,在日後有任務時我變得更加謹慎做事,採取行動前會多加確認,同時也跟其他同事探聽老闆的地雷,隨著功課做多了,老闆再也沒罵過我呢。

現在看起來,當年的恐懼對我而言並沒有產生負面的影響,克服恐懼,並不是逃避或永遠不再嘗試,而是把它當作改變的動力要能勇敢得直迎恐懼,前提必須先釐清自己為什麼感到害怕的原因,並翻轉自己的思考,再從錯誤中站起。

🥶害怕原因:萬一我又失敗了怎麼辦?
💡轉念技巧:把失敗視為一種必要支出,透過累積與修正,讓失敗更具價值

遇到挫折失敗後,若不知道自己的問題點在哪,腦海中很容易就有「萬一再來一次怎麼辦?」的想法,曾經我也陷入恐懼中,「萬一上場又發抖丟臉怎麼辦?萬一又被老闆罵?萬一又有人批評我的文筆和影片?」,想起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John Kotter 曾說過,當一群高階長官在討論高層職位的人選時,總會有人說:「我最擔心的,是這個人從來沒失敗過,不知道他是否經得起考驗」。因此,「失敗」並非如字面上的負面,因為犯錯過,我們從中學到教訓立即改正;因為搞砸過,所以重新振作才更令人佩服,這也難怪有人說「行動是面對恐懼的最佳手段」,把所有的腦中的「萬一」,都想成一次又一次的機會,唯有採取行動,才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可怕,就像【商務英語口說實戰班】中很多同學告訴我,課堂中安排的模擬演練,幫助他們提前適應商務溝通的緊張感,再加上很多句型可以直接用在實務情境中,就連寫 Email 不自覺都加快完成。

🥶害怕原因:別人是怎麼看我的?
💡轉念技巧:不要用別人的掌聲定義自己的表現,找回自我肯定感

前年我陪爸媽參加國小同學會,現場爸爸的同學看到一台卡拉 OK 機,興奮地拿起麥克風開唱,當時我以為這位阿伯一定是歌聲不錯,才會這麼主動,誰知唱沒兩句我愣了…這個…嗯…不好說…隨著音樂結束,連同我爸在內,一堆伯父們都給予熱烈掌聲,還吵著要安可!忽然間,我開始懷疑自己的耳朵,難道說我聽到的是來自不同時空的聲音嗎?就在我滿臉狐疑時,媽媽靠過來對我說:「姐姐,掌聲是一種禮貌,就像我們聽別人唱歌一樣,鼓掌並不一定是因為唱得好聽,所以不要用別人的掌聲來定義自己的表現,知道嗎?」哇塞,這就是岳飛被媽媽刻字的心情嗎?我媽這一番話不只刻在我背上,還變成隱形的防護罩,讓我在日後更加有自信,而不會患得患失。

身為講師,某種程度來說,挺像藝人的,有人邀約出場,表演後獲得掌聲,一次又一次,隨著時間不斷累積,有了些挺我的粉絲,開始體會被崇拜的感覺,相對的,自己的得失心也越來越重,看到同學上課反應熱烈就開心、不熱烈時就懷疑自己;下課若沒人邀約也會胡思亂想,難道我不夠好?要不就是寫了文章沒人分享、拍了影片沒人按讚等種種狀況,眼睛的焦點幾乎都是「別人」,自己表現好或不好,全由他人定義,自己心中完全沒個準,這正說明了為何多年前,當我寫的文章被酸民留言批評時,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變得很害怕、連一個字也不敢寫,擔心寫了又會被攻擊。

學習客觀看待自己實現自我價值

一個人的表述,細究起來至少可以分成四種:
「事實 (Fact)、觀點 (Opinion)、立場(Stand)、信仰 (Belief)」。

總體來說,『事實』是最不容易產生爭議的客觀存在,但通常我們因為看的角度不同,對於事情的了解不夠全面。因此在遇到問題時,容易被別人的觀點牽著鼻子走,忽略客觀的求證。-劉潤《底層邏輯》

用在媽媽的那番話「不要用別人的掌聲來定義自己的表現」,意思就是自己要有判斷力,若別人批評我們,得問自己「他說的是事實嗎?」如果是,就積極修正;如果不是,那僅只是彼此觀點或立場不同,就讓他慢走不送,不往心上去。後來如同大家所看到的,我又開始寫文章了,甚至還架起自己的官方網站,當然並不是因為別人的認可,我才繼續寫,持續寫是因為想進步,而「進步」的關鍵,是透過不斷「重複」訓練「稍微困難的」任務才能達成。為自己而寫、為自己改變,心中更有底氣,自己就是自己的啦啦隊,自然就不容易受人搖擺。

同樣地,對於因為英文被嘲笑而留下陰影的人,也可以學著客觀思考自己的表現!例如,當你說自己「聽力不好」,英文怎麼學都是白搭時,請問自己這是「事實」嗎?會不會是挑錯節目聽?對於國際情勢並不了解,聽新聞廣播時,挫敗的告訴自己一個字也聽不懂?又或者以為只要每天聽 1 小時,相信連續聽 21 天就會變厲害,卻不知道大腦已感受到壓力,建立起防衛機制讓聲音更加進不去。你的聽力不好是不爭的事實嗎?還是只是用錯方法、想錯角度呢?

擁有自信、光鮮亮麗的人,並不是因為從來沒有遇到挫折,也不是因為他們不會害怕,只是他們看待恐懼的方式不同罷了。就像麥克.喬丹說過:「永遠別說不可能,因為限制就像恐懼一樣,多數時候那只是個幻覺。」當你越能客觀看待事物,持續尋求方法變得更好,就能過得越自在。

站在場台上、經營官網時、甚至寫文章中,追求完美的我,現在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,心情依舊會低落,偶爾不免得會害怕焦慮。所以在面對恐懼或焦慮的經驗中,我可是還有許多心得可以與大家分享,在人生低潮的時候,我是這樣走過來的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