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避免成為ChatGPT的過度依賴者?掌握3原則讓你克服AI焦慮

在這個AI無所不在的時代,ChatGPT的出現無疑為我們的工作效率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提升。但這樣的便捷背後,隱藏著一個令人擔憂的疑問:長期使用AI,我們是否會逐漸失去自我表達的能力?如果一直用它翻譯,英文能力是否又會退化?

「覺得自己變得過度依賴ChatGPT怎麼辦?」一位演技堪比奧斯卡影后的K同學,在這梯商務英語實戰口說課最後一天,在Q&A環節拋出了這個很多人都很擔心的問題。

K同學說自己在工作時經常使用ChatGPT來撰寫電子郵件,但隨著越常使用就越感到不安。她擔心,如果過度依賴ChatGPT,未來可能會因缺乏獨立思考和表達能力,沒有用ChatGPT就不敢寄出信件。所有同學聽見也紛紛點頭,在聊天室紛紛表示有著相同的困擾,用著無助的雙眼看著我怎麼解救大家,看來科技的進步除了帶來便利,也引來相當程度的焦慮。

「過度依賴真的不好嗎?」我沒有正面回應,用另一個問題開啟思考的大門。

同學們聽完後在鏡頭前滿是狐疑的表情,不知道要怎麼回應。

我接著問:「如果我每次去中南部上課,都一定要搭高鐵,這算是過度依賴嗎?」又或者「一間企業的老闆,非常依賴公司的每位員工各司其職,把事情做好,讓事業可以蓬勃發展,這樣錯了嗎?」

同學們,聽出來了嗎?「過度依賴工具」是個偽議題,畢竟工具和方法本來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。重點是,我們應該要如何正確地看待工具。

人工智慧的時代,我們無法蒙著雙眼假裝它們不存在,但該如何看待這些前所未有的技術,是非常值得探討的議題。在這篇文章,JOY想跟大家分享3個關鍵原則,讓大家可以從容看待 ChatGPT,擺脫 AI 工具帶來的焦慮:

1 依賴到協作:將ChatGPT轉變為你的智能增強工具

對大多數人來說,ChatGPT就像一位能力出眾的虛擬助理,在我們極需協助的時候迅速提供解答,不是來替代我們的技能與努力,而是輔助和增強我們的工作效率。例如,當K同學用ChatGPT協助撰寫Email時,可以利用它快速生成基本的寫作框架或草稿,甚至檢查文法、替換更道地的英文表達,再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進。

簡單來說,ChatGPT只是建構整封Email的一部分,而不是整個過程的終點,因為即使架構或單字都正確,整封郵件的內容是否有效傳遞出精準的溝通意圖,還是得由你的大腦判斷。

這讓我想到多年前在公開課程,有位同學用手機秀一封跟廠商談判的Email給我看。他問我:「JOY老師,這樣寫可以嗎?」記得當時我回:「所謂『可以』或『不可以』是指什麼?如果是英文方面,你的用詞完全無誤,文法也沒有問題,但如果是溝通方面,那麼就得問問你的老闆,希望這場溝通的『結局』是什麼,談判破局、還是雙贏?在信件的溝通上,語言只是輔助的工具,內容到底可不可以,還是得看有沒有呼應到寄件者的溝通目的。」

工具和人類並非你死我亡的競爭關係,而是相輔相成的互補關係。工具,是人腦的協作夥伴,只要搭配得宜,就可以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和效益。例如:做簡報要用PowerPoint,但內容要如何舖陳才能引人入勝,仍需依賴人的創造力和判斷力。同樣道理,ChatGPT可以幫助K同學快速修正中式英文,提供文法建議,甚至給出初步的溝通框架。卻永遠無法成為她思考的代理人,幫她決定溝通策略。

ChatGPT提供的是工具和支持,而真正的創意、策略規劃和深層思考則需要人腦來完成。這種互補關係使人類和工具能共同進步,共創最佳的作業成果。

2 運用模仿學習理論,讓生成內容內化提升語言能力

K同學聽完上述解釋後,依舊不安地問:「Joy老師,你說的我明白了…但如果我一直用ChatGPT寫Email,自己的英文是不是就會差了?」

答案當然是否定的。

這時就要提到心理學家亞伯特.班杜拉 (Albert Bandura) 的「模仿學習」理論,其中一個觀點是「學習者可以透過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,記憶後而學得新的行為,成為往後模仿的根據。」用在K同學的例子上,句中的「別人」就是指ChatGPT,透過模仿ChatGPT的行為,把生成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本事。

回想一下,不管你是做什麼工作,有沒有發現每天、每週、每月甚至每年,和別人溝通的情境或主題有很多重複之處?也就是說,只要你一日不換工作,其實需要表達的內容或專業就是大同小異。

因此,透過快速、大量觀看幾百、幾千封ChatGPT生成的參考範例,你會發現內容常有類似架構,以及使用很多重複、固定的表達句型。久而久之,即使沒有刻意背誦或是做筆記,只要下次當類似溝通情境又出現時,大腦對於「重複」的畫面會產生熟悉感,很快就能直覺反應出對應的句型,讓人自然模仿出類似寫法,逐漸提高自己的語言技能強化溝通能力。

當人們在相似的溝通情境中重複經歷,他們的大腦會學會識別模式,這促進了對語言結構和句型的認知掌握。像這樣無痛式學好英文的做法,大家也可以參考我另一篇文章談到「看電影是否要關字幕」,道理都是一樣的,透過「量變帶動質變」的做法,都可以幫助我們很快反應說出對應的句子,不用再經過中翻英的手續。

3 跨越 AI 框架,提高策略性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

在課程的最後,我跟同學說,雖然每次要去外縣市上課,我一定會搭高鐵,然而倘若有一天高鐵遇到罷工(不會的),難道我就去不成了嗎?不會的,因為我可以改搭其他交通工具,或是自行開車也行。就像對老闆而言,僅管再依賴員工的生產力,但要是哪天員工離職了,老闆也還是會為了達成客戶的期望,立刻登廣告找人。

為了解決問題,厲害的人往往都有很多工具可以變通,不會只依賴單項工具。

如果你因為使用ChatGPT,而擔心會變得過於依賴,害怕一旦沒有使用這項工具就完蛋,那麼這就是非常重要的警訊:手上能解決問題的工具實在太少!

除了A方案之外,沒有任何備案,自然就會產生不是成就是敗的壓力,做起事來自然患得患失。因此,我們該培養有效的應對策略,包括有計劃地尋找替代方案,並且提前預見潛在問題的能力,而非過度焦慮在科技取代人類這個偽議題。

總而言之,面對ChatGPT這樣的科技工具,我們可以用更開放和中立的眼光看待工具,並且在使用工具的同時,也要記住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,確保在沒有這些工具的情況下,也仍然可以高效地工作和創作,讓自己能自在駕馭工具,而不是被工具綁架。

最後想跟大家說,2024年,全球正式進入萬物AI時代,舉凡日常應用、工作技能到事業經營等,每天都有新的AI工具推出,學會如何與這些工具和諧共處,並且不斷提升我們自己的技能,將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