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有三家公司,我該怎麼選?面試後的選擇障礙,就用這個方法來解決

前幾天上午有個「一對一教練服務」的客戶,是希望我幫忙「模擬英語面試」,客戶姓林,就叫她林小姐吧。

在諮詢的最後,林小姐問我:「老師,你都是怎麼做職涯選擇?」接著傳了一個檔案給我,打開一看,是林小姐目前求職並拿到Offer的三間公司比較分析表。

我覺得我的客戶真的很不錯,她在疫情嚴峻時放下焦慮、提前準備面試,且同時得到多個工作機會,表示她很優秀。不過,這個也為她帶來了煩惱。在她傳給我的分析表上,列出了三家公司,在最左邊的欄位,則分別秀出好幾項指標,包含:公司發展、公司福利、主管風格、個人發展、薪資、勝任技能等字眼。

林小姐問:「我是不是該把每個項目做優劣勢比較,再以綜觀方式來做選擇要去哪間公司?」。

親愛的讀者,遇到同樣的狀況,你也會列出比較表嗎?

別讓分析表癱瘓你的選擇

講到選擇工作,要考量的因素非常多。很多人會從整個產業、公司、個人的發展交叉衡量,比較完之後接著又要思考就職後的公司提供的相關福利,像是年終、獎金、股份、配車配住宿、升遷管道、加薪幅度、轉職選項、員工旅遊、教育訓練、家屬相關福利補助等等。還有人會考量到公司的環境、同事或是老闆給人的感覺、又或者公司的聲量等抽象因素。

總之,真要列清單,什麼項目都可以列。但也因為有這麼多因素可以比較,就更容易落入選擇障礙。

不過,以下內容是從我的立場和經驗出發的建議,不代表你應該要聽我的,更不代表你自己的想法就不對。即使我是一對一 諮詢教練,我也不會自作主張幫客戶做任何決定,告訴你「應該」如何又如何。相反地,我在這寫下想法,只是要提供更多的思考面向,讓你做選擇時,別顧此失彼。

回頭來說,利用做表格分析各公司職缺的利弊,其實幫助有限。我的想法是,儘管我們做了各項內容的比較,但其實是「優點」亦或是「缺點」,全都是主觀判斷。相對於「想要藉由分析表客觀評分」的目的,其實是相違背的。

怎麼說呢?讓我舉個例子說明。假設今天有一個人想要買車,在他的眼前有兩個選擇:一台是全球獨家限量的高級跑車,另一台則是經濟實惠、總價不到十萬的二手國民車。

當你把兩台車子的條件,分別做成表格比較,項目分別是:價格、車子品牌、新車或二手車。讓我們先從「價格」開始比,這台全球獨家限量的高級跑車,從字面上就能夠預測價格肯定高過另一台只要十萬塊的二手車,請問這一回合,你會在哪一台車上掛「勝」的牌子呢?

因為「勝」的牌子要掛哪,還是取決於買主的決定標準。甚至「勝」或「不勝」,也還是很難靠單一項目比較。

舉個例子,有個人非常追求時尚、在意自己開在路上能夠得到眾生崇拜的眼光,那麼自然會覺得那台二手國民車的低價是個缺點,根本就配不起自己的身價;相反地,如果是一個手頭很緊,只求有代步車的人,那台獨家限量跑車的價格,就會變成障礙。甚至會覺得,怎麼會有人這麼奢侈,花這麼多錢買車。

而且,在這個買車的例子中,考量要素相對簡單,只有三個:價格、車子品牌、新車或二手車,想做決定不難。但是,萬一是用在「找工作的情境」,當你把所有可能的相關項目統統列出時,就會像數學方程式一樣,有超多種排列組合。像是:

第一間公司:年薪13個月*有員工旅遊*可內部轉職

第二間公司:年薪14個月*本土小公司*除了勞健保沒有其他福利

第三間公司:月薪5萬*年終1個月*公司名聲大*有教育訓練*育兒津貼

第四間公司:月薪5.5萬*年終看績效表現*一年出國到美國總部訓練一次

我自己看得都頭暈了。條件那麼多,有的薪水高,有的福利好,有的發展機會多。有的公司有名氣,有的公司麻雀雖小、五臟俱全,怎樣比也比不完!也難怪林小姐三間公司的分析比較表都做完,還是想問我的想法。

因此,還是那句話,每個項目是「優點」或「缺點」,全都是主觀判斷。除非,今天是在同樣條件的基準下做比較,例如除了薪水之外,其他福利條件全都一樣,那當然就看誰「價高者得標」,跟商場做生意的道理是一樣的。

評估前,只要自問一個想法就好

做職涯選擇時,跟選另一半一樣:很少人能剛好遇到理想,例如高富帥或是白富美等條件都具備的,不是有高沒有富,不然就是有富但是人不美。那你說,萬一統統都沒有呢,嗯……好問題。那這時蹦出高富帥之外的第四個條件是什麼,一樣是因人而異。

下決定,最重要的就是先問自己要什麼,如果你從來沒有徹底思考過,你的選擇就只是賭博,每一次都是靠運氣,也不知道結果會帶你到哪裡。

所以,我在當下直接問林小姐:「不管是你表格中的哪一間公司,請問所有條件中,絕不能妥協的 priority one (最優先選擇)是什麼?」也就是說,不管其他條件能不能滿足,哪一件事,是你在這份工作中「絕對要得到的」?

薪水?福利?住宿補助?厲害的頭銜?是外商?有名的創辦人?可以跟外國人接洽的機會?可內轉?還是?

找出這個「在所有條件中,權重占最大」的關鍵因素後,才有辦法對其他不足的條件坦然接受。就像我有一個客戶,他是為了有更多跟國際市場接軌的機會,希望提升自己用英文溝通的能力,同時希望有機會可以外派到國外,因此在衡量工作的選擇,最重要的關鍵指標就是:外商!

另外,對於「未來發展」。坦白講,在這個時代,未來什麼產業會被取代,又或者是會如何轉型以別種方式生存,一切都充滿著未知數。就像有人問你「五年後你想做什麼」,你也知道所有的答案還是取決於環境讓你能做什麼。畢竟在疫情期間,所有產業都受影響,大家都不能再以原本的方式過活、做生意的手段也都緊急轉彎,所有的計劃完全跟不上變化。

即使你認為新公司的未來美好,但你怎知道在過程中,不會因為公司營運出現問題而被併購,結果造成文化衝擊而造成許多老職員離開,你就算留下來也可能遇人力不足,而必須一人身兼多職要彌補失去的產能,最後也還是有可能因過勞而走上離職一途。

但也還有另一種可能是,你的表現很優秀,努力維護客戶關係,和客戶變成好朋友,後來甚至被挖角或自己接案呢?You never know. 對於遙遠的未來究竟是否會如期到來,沒有人知道,因此把握當下能夠擁有的,也就是你絕對不能妥協的 priority one 就夠了。

當然,如果你還想不到你的 priority one 是什麼,也歡迎來「一對一教練服務」諮詢,讓我幫你梳理出思考方向來吧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