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想開口說英文,是怕聽到別人說:「Pardon? 」

之前在我的社交課程中,有不止一組同學提到和外國人聊天的困擾是「害怕」,細問之下究竟是在怕什麼?同學答案很多元,但都恰巧有個共同點,就是很怕自己用英文表達想法後,別人的回應卻不如預期。

例如在聽你說話後,那位外國人突然皺著眉看著你說「Pardon? 」,一個彷彿原子彈力道的字,在心中炸開,讓你瞬間自信心瓦解;又或者對方在你說話過程中不發一語,但隨著你的每一字句,他的臉部肌肉卻越顯扭曲不安,此時連沉默都能讓你開始懷疑人生!

別人的反應不如預期,真的是因為我們英文不好?

很久以前我在中部的一間製造公司上班,有次美國客戶來訪,主管臨時找我去幫忙介紹產品。收到指令後我立刻衝去寫小抄,背了一堆英文句子,想說做好準備應該可以安然過關。誰知道後來在報告時,卻看到客戶表情不對勁一直皺著眉頭。那時雖然我嘴巴還在動,但心裡已萬馬奔騰,小劇場一堆「怎麼辦?是不是我講錯什麼?他表情怎麼這樣?怎麼辦?我錯了嗎?慘了,我等下是不是要被罵了?」。

眼看他的眉頭還是沒有解開,我的焦慮終於爆表,嚴肅地問他:「 Sorry, did I say something wrong?」 只見當時客戶愣了一下,回過神來解釋:「Oh, no, no, you are fine. Sorry, I’ve just got a message from my wife. My daughter is in the hospital.」 原來,跟客戶一起來台灣的女兒,突然上吐下瀉,被送到醫院。

還有一次,我在台北某加速器單位輔導新創團隊的募資簡報,聽他們用英文預演對外國投資人的 pitch。就在某團隊的CMO報告到一半時,我肚子突然怪怪的,當下很猶豫是要衝去廁所,還是要忍著聽完。

結果糾結的表情果然藏不住,在前面報告的CMO頓了一下問我:「Joy,怎麼了?我英文哪裡說錯了嗎?」當下我像偷吃糖果被大人抓到般地尷尬,多希望批上隱形斗篷快速消失。走不了之下,我只好故作鎮定回他「沒事!沒事!你繼續。」就這樣帶過。畢竟要說出「其實我想拉肚子」不如一槍把我斃了吧!

可是,糟糕的事發生了!我的無心之舉似乎打擊到CMO,他開始每說一句英文都會看我一下再吐下一句,整個氣場像換了個人似的,肢體更加拘謹,說話語調變得中規中矩,眼神少了堅定。我心想:「完了!該不會是被我剛才影響了吧?!」

這兩次經驗看似插曲,卻讓我深刻體會到:原來我們常在沒搞清楚狀況前,就自己先嚇自己。

別人一個 Pardon? 只是一時心不在焉,別人的皺眉也只是有難言之隱,為什麼我們不先去釐清狀況,就選擇直接進入自責的黑洞?要不就是揹上全部的責任,覺得別人的反應一定是自己不夠好?別人只是不想拆穿罷了?

事實上,若對方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麼,你可以再重述一次;他皺了眉頭?就問他「怎麼了」;講不清楚?那就換個方法,走去白板用畫的來輔助說明,也行啊。

當你總是認為問題在自己身上,在窘境發生時直接開啟自責模式,沒跟對方釐清狀況,就允許自己內心翻騰、淹沒本來準備好的自信,最後還因此影響了表現。如此不假他人之手就自己摧毀自己,不就成了冤大頭嗎?

當然,別人有可能真的不好意思說他聽不懂。倘若今天是因為技術面問題而出糗,這反而是很棒的提醒:告訴你要快點找方法,讓語言能力和溝通技巧,都進化得更專業!

最怕的是,你根本不知道問題在哪。所有的專業都是迭代出來的,那你根本沒機會探索和找出問題。厲害的人不是沒有失敗過,而是他會花時間搞清楚失敗的原因在哪,然後想辦法克服它。

讀到這,希望你明白,別人的反應不一定是我們造成的。對方聽不懂你說的英文,先釐清問題根源,並持平常心去應變各式狀況,那麼在我們心中堆疊的就不會再是害怕,而是信心。

圖片來源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車